施耐德电气报告: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中小企业需灵活转型
施耐德电气报告: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中小企业需灵活转型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8日讯(记者 李方)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战略发展的必选题。9月26日,施耐德电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联合发布的《驾驭数字化转型──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高管洞察2022》显示,在受访的125家企业中,54%的企业已达到先进数字化水平。
该报告对机械制造、电子制造、化工油气、建材、制药、汽车制造、食品饮料、矿业冶金、电器制造、其他制造业等十个行业门类的125家企业高管进行了深度调研。其中,年收入大于50亿元的企业占比38%,年收入在4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企业占比37%,年收入在0.2亿元至4亿元之间的企业占比26%。
报告显示,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总体转型不断加速、更关注可持续发展,以及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趋势。受访企业中达到先进数字化水平的占比从2021年的45%提升到了54%,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战略目标,近九成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已实现了数据的全面采集。
“十四五”规划指出,到2025年,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%。同时,制造业占据我国碳排放总量的三成,低碳可持续迫在眉睫。而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等因素带来的影响,使制造业对供应链韧性的需求前所未有。
500)this.width=500 align=center hspace=10 vspace=10 rel=nofollow/>
500)this.width=500 align=center hspace=10 vspace=10 rel=nofollow/
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、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
尽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展提速,但调研发现,企业若要实现全方位转型仍需突破重重困局。一是制定战略目标,92%的高管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前提是清晰、定制化的战略规划,但目前已制定转型战略并展开行动的企业仅占50%。
二是挖掘实施场景,90%的高管认同数字化转型要找准切入点,但由于场景众多且经验匮乏,企业难以精准聚焦场景。
三是平衡效率韧性,96%的企业供应链受到疫情冲击,亟需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响应速度和抗风险能力。
四是共创创新生态,83%的高管认为数字化时代,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扩展至生态圈,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与生态系统的互动。
当前,不同企业数字化水平差异较大。从调研来看,领军企业更注重“抬头看路”,关注顶层规划如何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;非领军企业更注重“低头干活”,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投资收益回报难以衡量。
基于上述调研结果,报告提出“规划先行”“场景聚焦”“敏捷韧性”和“生态共赢”四大价值主张,引领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。
不仅限于大企业,施耐德电气还与开发区政府进行合作,为中小企业提供轻量化的解决方案,降低运营成本,赋能其数字化转型。施耐德电气针对中小企业开展赋能计划,例如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,通过集结自身技术优势,汇聚政府、企业、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,推动生态圈共研共创,助力中小企业增强数字化创新能力。
“中小企业需要更小、更快、更灵活的方案。”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、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认为,中小企业应关注如何把做精益做得更轻量,把以前传统的ERP、数据库、MES拆分,变成及时化管理,使其能够在一个小场景里快速实现效果。
据悉,施耐德电气为汉威科技提供的透明智造解决方案,为汉威科技带来一间互联互通的“透明工厂”和持续改善生产运营的自主优化能力,使其生产效率提升12%,产能提升22%,人均产值提升14%。